如何界定強積金出現虧損

如何界定強積金出現虧損

2014年12月27日

曹偉邦

2014年即將完結,是時候為過去一年的強積金表現作出總結,而究竟成員應如何判斷過去一年甚至自參加計劃以來的表現,強積金是否真如坊間批評般,總是出現虧損呢?

959579_86798a728929549c4aa6891814917e31

平均成本法要時間發揮效益

作為一個個體,成員要了解到旗下強積金儲蓄的表現,最簡單的辦法便是以現時的投資組合價值減去總供款,便可以輕易得出答案。例如成員只參加了強積金計劃一年,現時投資組合價值為2.8萬元,而供款總額則為2.4萬元,那當中的4000元便是利潤。同樣道理,如參加了強積金計劃10年,供款總額假設為24萬元,只要投資組合價值高於24萬元,成員的強積金帳戶便沒有出現虧損。

以這個方式作判斷,可以反映平均成本法有可能帶來的效益。由於強積金是每月供款並購買基金單位,隨著市場走勢升跌,每月購買的基金單位數目不盡相同,基金單位的買入成本便會出現平均化的現象。不過要提醒成員,太短時間難以準確判斷平均成本法的作用,尤其於期內投資市場走勢較為波動時,以哪個最終水平作為比較基準便會存在巨大差異。一般來說,供款5年或以上的準確度較高,除了已經進行了最少60次以不同價格買入基金單位外,也可能覆蓋了一個或大半個投資市場走勢周期,每月供款所發揮的平均成本法效益應是最大的。

找出虧損的原因

若然成員以總供款的方式去判斷,不幸仍然錄得虧損,便要思考一下當中的原因。當中較可能出現的情況,便是成員一直投資的資產類別或基金,表現未如人意,成員也未有及時進行轉換。以近期的投資市場狀況判斷,若成員投資於債券、保證及保本基金時,於扣除開支後較大可能出現這個情況。此外,如果成員於期內進行了基金轉換,於轉換時不慎作出了令人失望的投資選擇,或於時機上出現高買低賣的情況,也會影響投資組合的表現,甚至造成虧損。正常來說,成員除了可於年結單內找到這個數字進行比較,一般的電子化平台也有這個數字可以作為參考。

以「相對」的標準進行比較

絕對的盈虧表現固然是成員最關心的數字,但始終投資市場有起有落,若我們以沙士或金融海嘯時的水平進行比較,恐怕沒有多少成員的投資組合能夠錄得盈利。因此,有部分市場人士會以「相對」的標準進行比較,例如能否跑贏通脹、跑贏恒生指數或跑贏基準指數,作為量度指標,只要上述任何一項未能達標,便會成為批評聲音的攻擊對象。

筆者認為,要進行相對比較,最重要是以「蘋果對蘋果」的方式進行。現時用作比較的表現數據,很多時是以平均值來計算,當中包括了股票、混合資產、債券及保證/保本基金等不同地區及風險類別的資產,而指標往往只用通脹或恒生指數作為比較對象,明顯有欠公允。由於篇幅有限,下期再詳談關於「相對」比較有可能產生的誤讀,以及應以哪種方式進行比較才較為合理。

edito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