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積金回顧與展望

強積金回顧與展望

2015年1月3日

林冠良

新一年的開始,先祝願讀者新年進步、生活愉快。去年對於本地以至國際的經濟、政治和社會都是動盪多變的一年,相信2015年也不會平靜。但是有危就有機,要轉危為機,就得對市場走勢及動態有所認識,所以本文首先回顧2014年一些數據,再前瞻一下今年可能的發展,把強積金當作個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,與其他投資工具靈活運用及分配,希望在多變的市場中,把打工仔辛勤換來的金錢保本增值。

9283-L

康健護理基金回報達兩成

表(一)節錄了部分不同類別的基金在過去一年的回報,當中以針對人口老化的康健護理基金表現最為突出,一年有20{0bbc8da4039d5376556159b0e4215760002eb23830468fe23268ef058c9f4bc9}的回報。至於基本上沒有回報的保守基金,只適宜在臨退休前把累積供款暫存以避免市場波動。在各類基金中最高、最低回報都是正數的有香港股票、環球股票、美國股票和港元債劵基金,當中以港股基金較弱。美股基金的中位數最高,即是美股基金中有一半的回報是在13.5{0bbc8da4039d5376556159b0e4215760002eb23830468fe23268ef058c9f4bc9}以上。

東亞成全球增長火車頭

據一些經濟預測顯示,2015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.1{0bbc8da4039d5376556159b0e4215760002eb23830468fe23268ef058c9f4bc9},美國經濟增長為2.8{0bbc8da4039d5376556159b0e4215760002eb23830468fe23268ef058c9f4bc9}。歐羅區今後兩年的增長疲軟,預計為1.1{0bbc8da4039d5376556159b0e4215760002eb23830468fe23268ef058c9f4bc9}。東亞地區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,2015年的增長將在6{0bbc8da4039d5376556159b0e4215760002eb23830468fe23268ef058c9f4bc9}的水平,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,但預計仍有7{0bbc8da4039d5376556159b0e4215760002eb23830468fe23268ef058c9f4bc9}。

美股或先調整再闖高峰

美國雖然已結束量化寬鬆,實質經濟仍然未能走向全面復蘇,所以就算很多專家預計在今年開始加息,但是加幅應不會太大。反而美股已連升多年,在2016美國大選年之前有可能以加息作藉口,先來個重大調整,然後在臨近大選年再創高位。

歐羅區和日本繼續維持貨幣寬鬆,令美國不用加息也能令資金流向美元,歐洲經濟在沒有新亮點下估計仍然疲弱。日本由於政治上與中國仍關係冷漠,經濟未能受惠中國的發展,加上「安倍經濟學」功效成疑,預料仍會在較低水平徘徊。

韓國全年增長預測為3.4{0bbc8da4039d5376556159b0e4215760002eb23830468fe23268ef058c9f4bc9},央行去年減息,韓圜開始貶值並預期弱勢將持續。韓國政府積極推出刺激經濟計劃和改革,政府大幅擴大支出和去年提出的400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在今年將續漸到位。在改革稅法方面,為懲罰企業閒置現金,徵收10{0bbc8da4039d5376556159b0e4215760002eb23830468fe23268ef058c9f4bc9}的「留存收益稅」和鼓勵企業給員工分紅、加薪或擴大投資,這些成效則有待分曉。

內地股市審慎樂觀

中國方面,則有多項發展要留意:

• 2015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為7{0bbc8da4039d5376556159b0e4215760002eb23830468fe23268ef058c9f4bc9},比歐美多國為高,另外在中央政府打擊貪腐及調控下會優化經濟成果,令市場和民生受惠。

• 歐美多國制裁俄羅斯並把油價推低,中國一方面為支援俄國而拖累人民幣貶值,但另一方低油價和弱人民幣對出口有利。

• 國策推動「一帶一路」(「絲綢之路經濟帶」和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」),強調「共商、共建、共享」,長遠利用中國過剩產能和增強人民幣國際化,透過沿這一帶一路的發展中國家的崛起,帶動中國企業的持續發展。

• 滬港通的開通令上證綜合指數重上3000點之上,只要中國股民恢復對股市的信心,拾級而上的日子可能會再出現,但是也不能不提防當年因市場不透明、監管不足和不當行為而令股市崩潰的可能仍然存在。

所以若擔心美股升勢能否持續,及相信中國經濟潛力能釋放出來的話,可考慮在美股調整時,把美股基金轉移部分投資,往有潛質的大中華基金或有較大分散風險作用的環球股票基金,又或把新供款轉往心儀的基金部署。至於韓國經濟改革能否有成效、日本基金會否改善,這些都要進一步觀察,請繼續關注本欄文章。

 

editor